您现在位置:清远中医院>> 专题管理>> 胡金明名医工作室>> 健康科普>> 浏览文章
血管性痴呆极早期可防可控

市中医院提醒,血管性痴呆极早期可防可控,至晚期则效果欠佳,呈不可逆进展,提醒大家关注老年人健康,鼓励其多参加社交活动,多进行脑力锻炼及刺激。




中西医结合巧治血管性痴呆

日前,清远市中医院收治了一位65岁的血管性痴呆患者:因“头晕伴呕吐1小时”入院,入院时面色晄白,不思饮食,餐后疲倦欲睡,偶见小便失禁,舌淡,苔薄白,脉细,MMSE(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)评分13分,相当于小学文化程度。

医院为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,头颈部CTA提示:患者左顶叶脑梗塞(慢性期);右侧基底节区脑软化灶;脑白质疏松,脑萎缩。同时,脑动脉硬化,颅内动脉多发狭窄。

清远市中医院脑科中心中医师张海瑶介绍:本例病人有很明确的脑血管基础疾病,多次脑梗死、脑缺氧病史,认知障碍在卒中后发生,西医诊断为血管性痴呆,中医诊断为痴呆:气血亏虚证。

医院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。针对血管性痴呆,西医予加强降糖、降压、降脂、抗聚,改善认知。针对痴呆症,明代张景岳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认为本病“有可愈者,有不可愈者,都在乎胃气元气之强弱”;清代陈士铎《辨证录》分析其成因在于肝气之郁,而最终转为胃气之衰的病理转化过程,痴呆的治疗关键在于胃气的调养。于是,胡金明主任查房后运用中医辩证论治思维,指导为其开出补中益气汤。

服用2剂后,患者精神、胃纳较前好转,但餐后仍疲倦欲睡,予加用柴胡10g、广升麻10g以引药上行;2剂后患者面色较前稍红润,餐后疲倦欲睡感减少,但反应力、记忆力、沉默寡言、小便失禁未见明显改善,遂予加用益智仁10g以温肾健脾,远志、石菖蒲以化痰开窍。

再2剂后,患者上述症状较前明显改善,MMSE评分16分,家属要求出院。医生为患者开出后续治疗药物,并嘱咐病人家属鼓励其多参与社交活动,给予脑力锻炼及刺激。1月后,患者认知障碍逐渐好转。


图片

血管性痴呆早期可防可控



张海瑶提醒:血管性痴呆极早期可防可控,至晚期则效果欠佳,呈不可逆进展,家属宜多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,对一些突发性不适保持警惕。

该65岁患者既往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病史,未规律诊治,1年前曾突发左侧肢体乏力病史,但家属未予重视,其后逐渐出现沉默寡言,记忆力、反应力、计算力下降等。

血管性痴呆是一组由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、脑出血后导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。其发生发展与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血脂等基础疾病呈正相关关系。

脑科中心主任胡金明介绍,血管性痴呆属疑难病证,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疗效,尤其是近几年来,对本病开展了前瞻性多途径临床研究,疗效有较大提高。中医认为痴呆皆因髓海不足,外受痰、瘀阻滞所致,临床上当需辩证施治,分清主次:髓海不足为甚者当以补肾益精为主;脾肾两虚者,当补肾健脾,补气益血;痰浊蒙窍者当健脾化浊;瘀血内阻者当以活血通窍为法;针灸治疗则可选用百会、四神聪、涌泉、悬钟等穴位。

西医治疗则包括治疗原发性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恢复两方面。防治脑血管疾病需控制其发病危险因素,如戒烟、控制血压、控制血糖、控制血脂、预防冠心病等。改善脑功能、改善脑代谢,减少痴呆发病机制等都有对症药物。

血管性痴呆强调早期的诊治。张海瑶表示,血管性痴呆及早发现并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,积极治疗,戒烟、控制饮酒及合理饮食,有利于病情的防治和康复;对轻症病人应进行耐心细致的智能训练,使之逐渐掌握一定的生活及工作技能。但是到晚期则不可逆,每中风一次,则症状快速加重,患者常合并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、抑郁症、精神行为异常,长期卧床并继发肺部感染、尿路感染及褥疮等,造成家庭和社会的负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