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位置:清远中医院>> 中医药园地>> 中药常识>> 浏览文章

提高汤剂质量 充分发挥药物疗效

作者:佚名 点击量:0 更新时间:2012/12/27 0:00:00

    汤剂系指用中药材加水煮煎,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,是我国最早应用的一种剂型。由于汤剂能适应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,其处方组成及用量可以根据病情变化,适当加减化裁,灵活应用,故汤剂至今仍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。
1.煎煮器具
    中药汤剂煎煮器具与药液质量有密切的关系。历代医药学家对煎器均很重视,如梁代陶弘景说;“温汤忌用铁器。”明代李时珍说:“煎药忌用铜铁器,宜银器、瓦罐。”
    煎煮汤药以陶器最为理想,其因受热均匀,性质稳定,与药物中的成分不发生反应;而铁器、铜器、镀锡器具在煎煮中,药液中含有铁、铜及锡离子,与药液中的某些成分反应,使药效降低;不锈钢器具有抗酸耐碱性的性能,适用于大量制备中选用;铝器为一般家用器具,性质稳定,传热性好,也可作为无砂罐、陶器时煎药用。因此,煎煮汤剂一般以使用陶器、砂罐为好。
2.煎煮方法
    汤剂的煎煮方法对煎出效率及煎液质量有一定的影响。现在常用的煎煮方法有:直火煎煮法、高压蒸制法、蒸汽夹层煎煮法及沙浴钝法、高煎法等,一般认为诸法各有特点。但直火煎煮法,是我国传统方法,具有汤剂质量高、药汁浓、成本低的优点,适合于基层医疗单位及家庭使用,仍是目前主要的煎煮方法。
3.煎煮用水
    水是煎煮汤剂的主要溶媒,古代医家非常注意用水,水的纯度直接关系到汤剂的质量。因此,必须选用含矿物质及其它杂质少的水为宜,如果条件允许可用蒸馏水,一般可用自来水。
煎煮所需的水量,常与药材的用量、吸水量、煎煮时间、火候及病人所需药量有关。水量过少,不能将成分提取完全;过多又会延长加热时间,再者药液过多,不便服用。一般以加水量为药量的5-10倍为宜。从药物的质地来讲,质地轻松的药物,容积大;质地坚实的药物,容积小,故煎花、叶、全草等等质地轻松的药物,用水量大于别的药物;煎矿物、贝壳等质地坚实的药物,用水量宜少。
4.煎煮前的浸泡
    为提高药物成分的的煎出率,药物在煎煮前要浸泡一段时间,使药材充分膨胀,以利于有效充分的煎出。有的药材含淀粉、蛋白质较多,不浸泡立即煎煮,淀粉会糊化,蛋白质会凝固,有碍成分的溶出。浸泡时间,花、叶、茎等药材为主的处方可浸泡20-30分钟;以根、根茎、果实、种子等类药材为主的处方,可浸泡1小时。浸泡以凉水室温为宜。
5.煎煮的次数、温度及时间
    煎煮的次数,应根据药物的性味、质地等不同区别对待,一般药以煎2次为宜,补益药可煎3次。
    煎煮的温度、与汤剂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。火力过强,水分很快被蒸发,药物的有效成分不宜煎出,且药物易于焦糊,药液易煎干;火力过弱,煎煮的效率低,药物的成分煎出不完全。一般认为“先武后文”即先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。凡发汗药、攻下药及治疗人体上部疾病的药宜用武火为主。为了便于控制温度,条件允许可用煤气煎药。
    煎煮的时间,应根据药物的质地、功效等不同而定。对解表行气、气味芳香的药物,以头煎15-20分钟,2煎10-15分钟为宜;对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,以头煎40-60分钟,2煎30-40分钟为宜,也可3煎。一般药物以头煎20-30分钟,2煎15-20分钟为宜。
6.一些药物在煎煮中的特殊处理
    为了减少挥发性物质的散失和某些药物成分的充分浸出,对一些药材,应根据其性质,进行特殊处理,如先煎、后下、包煎、另煎、烊化、冲服等。
先煎的药物多为矿物、贝壳药等质地坚硬,不易煎出成分的药物的药物如石膏、磁石、龟板等。对某些毒性药物如附子也应先煎,因煎煮时间越长,其毒
性越小。
    后下的药物大多是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,如薄荷、木香、砂仁等。对于胶类药物应烊化,如阿胶。
    包煎的药物多为含大量粘液、种子细小及带毛的药物,应装纱布袋包煎,如车前子等。
    一些贵重药物如麝香、沉香、三七等应研粉冲服。

上一篇

返回

下一篇

设为首页 收藏网站 建议意见 联系方式 人才招聘